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亿百体育,亿百体育官网,亿百体育app官网下载,亿百体育全站,亿百体育电子竞技,亿百体育首页,亿百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亿百新闻中心 > 亿百体育
  billion sports NEWS

亿百新闻中心

亿百体育

金融产品展示公司网站扎实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 重庆努力打造西部地区现代高质量发展标亿百体育官方网站杆

发布时间: 2024-02-29 次浏览

  2月上旬,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质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4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措施。

  紧接着,上周,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重庆市委金融办等4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要求重庆金融业全方位加大对粮油、肉蛋奶、休闲食品、火锅食材、中药材等7大产业的金融资源投入。

  推动金融业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在重庆接连出台,并非偶然。

  去年,重庆通过启动实施“智融惠畅”工程,着力提升金融集聚辐射、服务实体经济、数智创新、开放引领等关键能力,推动金融行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服务质效显著提升,金融业支柱地位更加突显,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打开新局面。

  来自重庆市委金融办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259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8.6%;截至2023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36万亿元、5.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9.8%。

  再接再厉,今年,为扎实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重庆将深入实施“智融惠畅”工程,聚焦绿色金融、数字金融、金融开放、普惠金融等领域持续发力,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现代产业体系质效及金融服务重大战略能力,努力打造西部地区现代金融高质量发展标杆。

  春节假期后,重庆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海辰储能)一期一阶段项目已投产的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以便抓紧完成排产订单。

  重庆海辰储能于2022年6月在铜梁区成立,1年多来,得益于企业内外部多种有利因素推动,其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而农行重庆市分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绿色金融服务,是其中一大助力。

  按照相关规划,该项目一期一阶段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新型储能电池电芯生产线年,当该项目落户铜梁区后,农行重庆市分行就将其作为绿色金融的重点支持对象,并于2023年向重庆海辰储能提供了近2亿元的绿色信贷资金支持。2024年开年后,该行又陆续向重庆海辰储能发放4笔绿色贷款,贷款金额共计达6080万元。

  绿色金融连通了环境保护和金融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对于重庆来说,发展绿色金融,还是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点任务之一。

  发展绿色金融,重庆也有自身优势——2022年8月,重庆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全域覆盖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如何才能打好试验区这张“牌”? 1年多来,重庆以构建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等“五大支柱”为抓手,阔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显著。2023年,重庆绿色金融能力建设经验得以在二十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官网展示。

  根据“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监测,2023年,全市新增绿色贷款在新增各项贷款中的占比达32%;截至2023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超过6800亿元,较年初增长逾1600亿元,同比增长31%,是2019年初的3。9倍。

  “今年,重庆将高起点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率先探索构建绿色低碳金融体系,着力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比如,将深化绿色金融地方规范和标准建设,推进两江新区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交易市场,拓展“碳惠通”平台功能,扩大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等贷款规模;探索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构建金融机构资产组合碳强度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绿色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从严把握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的信贷投放等。

  “有了可线万元‘专精特新贷’信贷资金,我们公司运转资金更加充裕,拿到了更多订单。”近日,谈起一笔银行贷款,重庆元创自动化设备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银行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重庆元创是一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从事汽车白车身焊装、整线系统集成等业务。前段时间,该公司拿到了国内某公司的大订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项目时间紧、任务急,需要的资金量大,公司遇到了资金不足的困难。

  获知此消息后,工行重庆渝北支行迅速与重庆元创对接。在了解到该公司缺乏足值抵质押物的实际情况后,该行决定利用 “专精特新贷”为其提供资金支持。随后,重庆元创相关负责人在线万元信用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工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专精特新贷”是该行为重庆市内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的线上信用融资产品。作为该行发展数字金融的成果之一,该产品不需抵质押物,企业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并自主提款、还款。截至目前,该行“专精特新贷”已累计支持重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余户,贷款余额达到近20亿元。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必然要推动金融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如何才能干好这件事?重庆找准了发力点——缓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尤其是中小微市场主体面临的抵质押物不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融资“痛点”。

  传统的融资模式,显然对此无能为力。加快发展数字金融,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成为了重庆金融业的共识。

  基于此,重庆相关部门近年来围绕推动融资畅通、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目标,联合搭建“渝企金服”、“渝快融”、“渝普金链”、“长江渝融通”、“金渝网”等数字化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归集多维度数据和服务推送,引导50万家企业注册使用。在此基础上,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产品1340个。截至2023年末,这些数字化融资服务平台已累计助力30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初步奠定了信用大数据赋能金融发展的基础。

  在金融机构层面,全市金融机构则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搭建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开发线上金融产品,为中小微市场主体和个人提供便捷融资渠道。截至2023年末,全市已有超过80%的银行机构在服务中应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

  得益于数字金融的发展,重庆在打通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5478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2023年全年增加859。9亿元,同比多增180。8亿元。

  重庆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重庆将集成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加快金融部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与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综合应用信息充分共享、功能高效协同;推动金融数据集成共享,探索构建“金融大脑”,全面推动金融、产业、企业、信用信息等数据集成共享。

  同时,将构建创新多跨场景应用,迭代升级“渝企金服”、“渝快融”、“长江绿融通”、“金渝网”、“科创资本通”等数字金融平台,谋划推进一批数字金融重大应用。

  重庆某公司从事进口贸易,采购货物需向境外出口商全额支付货款。今年1月,因境内销售回款面临4-6个月账期,该公司产生了融资需求。

  针对其融资需求,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与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以铁路提单质押融资的方式,向该企业提供授信3000万元,并于今年1月放款110万元。这也是全国首笔铁路提单质押融资业务。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铁路运输单据的物权属性一直未明确界定。受此影响,此前,利用此类单据直接办理质押融资尚未实现有效突破。”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全国首笔铁路提单质押融资业务在渝落地,是重庆金融业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铁路提单物权属性认定的有益实践,为贸易项下铁路提单质押融资探索出了可行途径。

  这项全国首创的业务,也折射了这样一个事实:重庆,正在通过高水平开放,提高金融业的发展能级。

  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给出的定位,西部金融中心未来将建成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中心。根据这一定位,西部金融中心必须具备国际性,在国内外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重庆如何才能打好这张“国际牌”?突破口,在于以内陆金融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互联互通。

  在这方面,重庆底气十足——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等多个开放平台。

  近年来,依托开放平台,重庆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开放创新举措,金融开放阔步向前:启动企业外债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便利化试点;在全国首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在中西部率先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探索形成覆盖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和国家全域的市场交易网络和金融服务体系,等等。

  “近年来,重庆累计争取国家支持政策142项,获批外汇管理试点政策20多项、自贸金融试点49项,金融政策开放度领跑中西部。”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重庆的金融开放创新之举涉及跨境投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外汇管理改革等多个领域。其中,不少做法走在了全国或中西部前列,为重庆等中西部企业注入了全球金融活水。

  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实现跨境融资1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截至2023年末,仅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就帮助企业实现跨境融资超200亿美元;2023年,全市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达2875。4亿元,其中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达2708。6亿元,居中西部第一。

  乘势而上,2024年,重庆将多措并举加强金融开放合作,更好地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赋能。

  “为此,重庆将深化中新金融高质量合作,全力打通中新理财、ETF、债券、票据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加快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中新(重庆)金融合作产业园。” 重庆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深化渝港金融合作,用好香港资本市场,探索构建双向投融资通道,推动两地在财资中心、离岸市场、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迭代升级。”

  另外,重庆还将实施自贸试验区金融提升行动,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健全本外币跨境资金池管理机制,谋划争取金融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的2。0政策;稳步提升跨境融资质效,构建“政银企”联动的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合作体系,探索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融资便利化试点。

  2月上旬,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升民营经济金融服务质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14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措施。

  紧接着,上周,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重庆市委金融办等4部门联合印发《金融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要求重庆金融业全方位加大对粮油、肉蛋奶、休闲食品、火锅食材、中药材等7大产业的金融资源投入亿百体育官方网站。

  推动金融业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在重庆接连出台,并非偶然。

  去年,重庆通过启动实施“智融惠畅”工程,着力提升金融集聚辐射、服务实体经济、数智创新、开放引领等关键能力,推动金融行业综合实力持续增强、服务质效显著提升,金融业支柱地位更加突显,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打开新局面。

  来自重庆市委金融办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2591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8.6%;截至2023年末,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达到5.36万亿元、5.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0%、9.8%。

  再接再厉,今年,为扎实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重庆将深入实施“智融惠畅”工程,聚焦绿色金融、数字金融、金融开放、普惠金融等领域持续发力,着力提升金融服务现代产业体系质效及金融服务重大战略能力,努力打造西部地区现代金融高质量发展标杆。

  春节假期后,重庆海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海辰储能)一期一阶段项目已投产的各条生产线开足马力生产,以便抓紧完成排产订单。

  重庆海辰储能于2022年6月在铜梁区成立,1年多来,得益于企业内外部多种有利因素推动,其西南智能制造中心及研发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而农行重庆市分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绿色金融服务,是其中一大助力。

  按照相关规划,该项目一期一阶段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主要建设新型储能电池电芯生产线年,当该项目落户铜梁区后,农行重庆市分行就将其作为绿色金融的重点支持对象,并于2023年向重庆海辰储能提供了近2亿元的绿色信贷资金支持。2024年开年后,该行又陆续向重庆海辰储能发放4笔绿色贷款,贷款金额共计达6080万元。

  绿色金融连通了环境保护和金融创新,发展绿色金融是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路径之一,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对于重庆来说,发展绿色金融,还是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重点任务之一。

  发展绿色金融,重庆也有自身优势——2022年8月,重庆获批成为全国首个省级全域覆盖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如何才能打好试验区这张“牌”? 1年多来,重庆以构建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等“五大支柱”为抓手,阔步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效显著。2023年,重庆绿色金融能力建设经验得以在二十国集团(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官网展示。

  根据“长江绿融通”绿色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系统监测,2023年,全市新增绿色贷款在新增各项贷款中的占比达32%;截至2023年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超过6800亿元,较年初增长逾1600亿元,同比增长31%,是2019年初的3。9倍。

  “今年,重庆将高起点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率先探索构建绿色低碳金融体系,着力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比如,将深化绿色金融地方规范和标准建设,推进两江新区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试点建设;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等交易市场,拓展“碳惠通”平台功能,扩大绿色园区、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等贷款规模;探索构建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构建金融机构资产组合碳强度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绿色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库,从严把握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的信贷投放等。

  “有了可线万元‘专精特新贷’信贷资金,我们公司运转资金更加充裕,拿到了更多订单。”近日,谈起一笔银行贷款,重庆元创自动化设备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银行竖起了大拇指点赞。

  重庆元创是一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要从事汽车白车身焊装、整线系统集成等业务。前段时间,该公司拿到了国内某公司的大订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由于项目时间紧、任务急,需要的资金量大,公司遇到了资金不足的困难。

  获知此消息后,工行重庆渝北支行迅速与重庆元创对接。在了解到该公司缺乏足值抵质押物的实际情况后,该行决定利用 “专精特新贷”为其提供资金支持。随后,重庆元创相关负责人在线万元信用贷款,解决了燃眉之急。

  工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专精特新贷”是该行为重庆市内专精特新企业量身打造的线上信用融资产品。作为该行发展数字金融的成果之一,该产品不需抵质押物,企业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提出贷款申请并自主提款、还款。截至目前,该行“专精特新贷”已累计支持重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余户,贷款余额达到近20亿元。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必然要推动金融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融合发展,努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如何才能干好这件事?重庆找准了发力点——缓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痛点”,尤其是中小微市场主体面临的抵质押物不足、银企信息不对称的融资“痛点”。

  传统的融资模式,显然对此无能为力。加快发展数字金融,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成为了重庆金融业的共识。

  基于此,重庆相关部门近年来围绕推动融资畅通、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的目标,联合搭建“渝企金服”、“渝快融”、“渝普金链”、“长江渝融通”、“金渝网”等数字化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归集多维度数据和服务推送,引导50万家企业注册使用。在此基础上,提供特色金融服务的产品1340个。截至2023年末,这些数字化融资服务平台已累计助力30万家中小微企业获得信贷,初步奠定了信用大数据赋能金融发展的基础。

  在金融机构层面,全市金融机构则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搭建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开发线上金融产品,为中小微市场主体和个人提供便捷融资渠道。截至2023年末,全市已有超过80%的银行机构在服务中应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

  得益于数字金融的发展,重庆在打通普惠小微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5478亿元,同比增长18。6%。其中,2023年全年增加859。9亿元,同比多增180。8亿元。

  重庆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重庆将集成打造金融服务平台,加快金融部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与数字政务、数字经济、数字社会等综合应用信息充分共享、功能高效协同;推动金融数据集成共享,探索构建“金融大脑”,全面推动金融、产业、企业、信用信息等数据集成共享。

  同时,将构建创新多跨场景应用,迭代升级“渝企金服”、“渝快融”、“长江绿融通”、“金渝网”、“科创资本通”等数字金融平台,谋划推进一批数字金融重大应用。

  重庆某公司从事进口贸易,采购货物需向境外出口商全额支付货款。今年1月,因境内销售回款面临4-6个月账期,该公司产生了融资需求。

  针对其融资需求,中信银行重庆分行与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以铁路提单质押融资的方式,向该企业提供授信3000万元,并于今年1月放款110万元。这也是全国首笔铁路提单质押融资业务。

  “在现行法律框架下,铁路运输单据的物权属性一直未明确界定。受此影响,此前,利用此类单据直接办理质押融资尚未实现有效突破。”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说,

  全国首笔铁路提单质押融资业务在渝落地,是重庆金融业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对铁路提单物权属性认定的有益实践,为贸易项下铁路提单质押融资探索出了可行途径。

  这项全国首创的业务,也折射了这样一个事实:重庆,正在通过高水平开放,提高金融业的发展能级。

  按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给出的定位,西部金融中心未来将建成立足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金融中心。根据这一定位,西部金融中心必须具备国际性,在国内外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重庆如何才能打好这张“国际牌”?突破口,在于以内陆金融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互联互通。

  在这方面,重庆底气十足——拥有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重庆自贸试验区和服务业扩大开放等多个开放平台。

  近年来,依托开放平台,重庆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金融开放创新举措,金融开放阔步向前:启动企业外债管理改革创新试点,开展跨境人民币便利化试点;在全国首批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在中西部率先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对外投资试点、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探索形成覆盖陆海新通道沿线地区和国家全域的市场交易网络和金融服务体系,等等。

  “近年来,重庆累计争取国家支持政策142项,获批外汇管理试点政策20多项、自贸金融试点49项,金融政策开放度领跑中西部。”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重庆的金融开放创新之举涉及跨境投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外汇管理改革等多个领域。其中,不少做法走在了全国或中西部前列,为重庆等中西部企业注入了全球金融活水。

  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实现跨境融资1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截至2023年末,仅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就帮助企业实现跨境融资超200亿美元;2023年,全市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达2875。4亿元,其中经常项目和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达2708。6亿元,居中西部第一。

  乘势而上,2024年,重庆将多措并举加强金融开放合作,更好地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赋能。

  “为此,重庆将深化中新金融高质量合作,全力打通中新理财、ETF、债券、票据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加快建设中新金融科技合作示范区、中新(重庆)金融合作产业园。” 重庆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深化渝港金融合作,用好香港资本市场,探索构建双向投融资通道,推动两地在财资中心、离岸市场、贸易金融等重点领域合作迭代升级。”

  另外,重庆还将实施自贸试验区金融提升行动,积极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探索建立与自贸试验区相适应的本外币账户管理体系,健全本外币跨境资金池管理机制,谋划争取金融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的2。0政策;稳步提升跨境融资质效,构建“政银企”联动的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合作体系,探索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投融资便利化试点。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1024*768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 传真亿百体育官网

 
友情链接
亿百体育·(中国)官网

扫一扫关注亿百体育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opyright © 2012-2024 亿百体育·(中国)官网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   浙ICP备18009793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