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123-4567
您当前的位置: 亿百体育,亿百体育官网,亿百体育app官网下载,亿百体育全站,亿百体育电子竞技,亿百体育首页,亿百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集团业务 > 工商代办服务
  Business

集团业务

工商代办服务

工商代办服务关于征求《渭源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审议稿)》意见建议的公告亿百体育app下载

发布时间: 2024-05-12 次浏览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渭源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审议稿)》,现征求广大群众、社会各界人士意见,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于2024年5月16日前将意见和建议反馈到县工信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促进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两个健康”,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聚力推动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到2026年,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36亿元以上、年均增速达到6%以上。民营经济对全县的地区生产总值、税收、技术创新、城镇劳动就业和企业数量的贡献持续增加,民营经济综合竞争力稳步增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1.提高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思想认识。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认识民营经济对实施“四强”行动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渭源的重要意义,营造支持民营企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大走访大调研,主动靠前服务,为民营企业解忧纾困。(县委统战部、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各相关部门负责落实,以下任务均需相关部门落实,不再一一列出)

  2.营造尊重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推出一批敢闯敢干、改革创新、履职尽责的民营企业家先进典型,加强对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的宣传报道。对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增强企业家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社会价值感。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以负面舆情为要挟进行勒索等违法行为。(县委宣传部、县委统战部、县发改局、县公安局、县工信局、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平等对待本地民营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平等对待本地民营企业和外来投资者,做到惠企政策一致、市场机会均等。县商务局在制定招商引资政策时,要落实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要求,既要有利于吸引外来资本,也要有利于激发本县区民营资本扩大投资,共同构建区域一体化、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协同共赢发展。(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交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畅通市场准入机制。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非禁即入”等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精简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广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不得以备案、注册、年检、认定、认证、指定、要求设立分公司等形式设定或变相设定准入障碍。清理规范行政许可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不得将政务服务事项转为中介服务事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在政务服务前要求企业自行检测、检验、认证、鉴定、公证或提供证明等。建立市场准入壁垒投诉和处理回应机制,完善典型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不得违法设定与招标采购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等。不得违法设定投标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设定其他不合理的条件以排斥、限制经营者参与投标采购活动。采购人在招标采购项目中不得违法设定与招标采购项目具体特点和实际需要不相适应的资格、技术、商务条件等。不得违法限定投标人所在地、所有制形式、组织形式,或者设定其他不合理的条件加以排斥、限制经营者参与投标采购活动。(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6.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提质增效年”行动,着力打造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涉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涉企平台功能,推动涉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广应用市级“不来即享”服务系统,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优化涉企政策制定、发布和执行,针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加强惠企政策的宣传、推送和解读。推广承诺办理、区域评估、容缺受理、模拟审批、代办服务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秒批秒办”等改革成果。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扩大“一件事一次办”范围,民营企业不再重复提供资料,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县政务服务中心、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7.规范行政执法监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合理确定抽查比例和检查频次,减少多头、重复、粗暴执法,提高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规范行政执法监督,推动全县市场监管领域建立健全包容审慎监管的柔性监管方式,全面推行“两轻一免”清单制度。畅通政务服务网、12345热线等平台载体沟通渠道,推进民营企业政务服务类咨询、求助和意见建议的受理、汇集、分析、推送和监督,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合理诉求。(县市场监管局、县发改局、县政务服务中心、县交运局、县水务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金融服务中心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8.健全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归集涉企信用承诺和履约践诺信息,严格按照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实施失信惩戒。规范做好信用修复和异议申诉工作,发挥信用激励机制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企业获得感。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做好政府违约失信投诉处置和违约失信行为认定,加大政府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及时将机关、事业单位的违约毁约、拖欠账款、拒不履行司法裁判等失信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动失信惩戒措施落实。(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金融服务中心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9.完善市场化重整和退出机制。完善企业破产清算和重整等制度,充分发挥破产重整制度拯救功能,依法支持市场化债务重组,综合运用重整、和解等手段推动企业再生。深化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畅通企业退出渠道。进一步做好“僵尸企业”处置工作,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产权交易、并购重组、不良资产处置等方式加强存量资产优化整合,将盘活的存量资产转化为发展增量。(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培育壮大民营经营主体。深入实施“自转个、个转企、企转规、规转股、股转上”市场主体“五转”工程,加大初创型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进阶培育力度,健全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把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作为基础性工程,推动民营企业多生成、快成长,加快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创新企业“漫天遍地”的良好局面。到2026年,每年新增“个转企”10户、“四上”企业10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户以上、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户以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户以上。(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县科技局、县税务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1.招大引强催生一批链主企业。制定《渭源县2024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和“一带三联”项目包抓机制,修订《渭源县招商引资工作业绩考核办法》,促进招商引资再提速。继续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坚持招商引资同招商选资相结合,细化“一图谱三清单”,瞄准“三个500强”、上市公司、头部企业,加快引进高技术、高成长性亿百体育app下载、高附加值企业,引进、培育和催生一批民营“链主”“盟主”企业,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在渭源设立总部,带动上下游企业协调发展、集群式发展,全县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2.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施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携手行动”,支持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联合,依法依规通过合资共设、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方式,共同参与县级重点项目投资建设运营,推进县属国有企业带动特色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投资,加快把中医药加工打造成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核心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县工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马铃薯中心、县中医药中心、县国资中心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3.强化项目供需对接。围绕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领域,建立统一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平台,定期组织项目推介、支持政策等信息发布,便于民间资本获取相关项目信息。举行民间资本推介会,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积极争取国家促进民间投资引导专项资金的支持。筛选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确保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县发改局负责)

  14.创新民间投资方式。发挥好投贷联动机制作用,将民间投资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与资金安排等信息及时与相关金融机构共享。加大前期辅导工作力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盘活国有存量资产。全面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对有一定收益的项目全面推行特许经营模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推动民间投资持续增长。(县发改局负责)

  15.优化投资审批落地流程。加大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保障力度,在办理用地用林、环境影响评价、节能等手续时,对民间投资项目一视同仁。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项目推介会等,做好企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的宣传解读,引导民营企业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全面推行企业投资备案项目“秒批秒办”,推动项目快速落地实施。建立民间投资问题“收集—办理—反馈”闭环管理机制,采取领导包抓协调、部门联合办公等方式,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用。(县发改局负责)

  16.加大财政政策支持力度。政府投资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落实奖励补助、“僵尸企业”盘活等方面。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按照银担一定比例分担融资风险,通过创新政府资金使用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效应,加快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能力。构建完善“财政+金融”模式,深入推进“财政+基金”“财政+担保”“财政+征信”“财政+应急周转金”“财政+股权投资”融资解决方案,为民营企业融资提供政策支持。特别是进一步健全“财政+担保”体系,实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担保服务县区全覆盖,加快提升政府性融资担保能力。(县金融服务中心、县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7.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小微企业创新研发,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执行期限至2027年12月31日。落实民营企业“六税两费”减免,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照50%税额幅度减征资源税(水资源税除外)、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执行期限至2027年12月31日,确保税收优惠政策在民营企业群体中应享尽享。(县税务局、县财政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8.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民营企业参与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见习补贴。对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补贴标准提高至1200元。对认定的乡村就业工厂(帮扶车间),每年度吸纳渭源籍脱贫劳动力、防返贫监测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按3000元/人进行奖补。对认定为省级劳务品牌的创建承办单位,给予20万元一次性补助;支持企业自主选择具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并按规定享受培训补贴政策。(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19.支持节能降耗提能效。指导民营企业谋划实施国家节能技术改造示范工程,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省级预算专项资金支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民营企业能效提升、节能技改等重点项目,技术改造提升节约的能耗全部用于民营企业再生产再投资用能。(县发改局、县税务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0.增强信贷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支持力度。全面落实中央金融支持民营经济“25条”措施,持续强化对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贷款尽职免责机制,持续增加民营企业首贷、信用贷款投放力度。金融机构民营小微企业贷款每年增速力争高于上年。(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渭源监管支局、县金融服务中心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1.提升融资担保服务。健全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普惠小微企业覆盖面,切实做到应担尽担。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总对总”批量业务合作,推广“见贷即担”“见担即贷”业务模式,开展“随借随还、循环授信”批量快贷业务,力争将普惠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费率降至1.5%以下。积极争取中央财政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行奖补。(县盛鼎担保公司、县金融服务中心、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渭源支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2.扩大应急纾困资金效应。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财政注资等方式,建立中小微企业应急纾困资金。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用好中小企业应急纾困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特色产业发展长期资金支持和资金救急救助。对全县范围内依法合规经营、生产经营正常、具有还款能力且符合新发放流动贷款条件和标准的民营企业提供短期纾困资金支持,提升应急纾困资金使用效率,解决更多民营企业“过桥”难题。(县金融中心、县财政局、县国资中心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3.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政府和企业多方协同作用,提升“信易贷”“定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陇信通”平台影响力和服务能力,加强平台和金融机构合作,优化信贷产品研发、联合建模、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有效提升金融机构服务民营企业能力和便利度。到2026年,通过“信易贷”“定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累计实现金融机构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40亿元。(县发改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渭源监管支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4.加强直接融资支持。健全与直接融资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体系,运用多种方式为直接融资提供配套支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完善渭源县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作机制,分层次、分行业、分梯队采取针对性服务措施,持续开展高规格、高频次、针对性挂牌上市培训,加大企业挂牌上市培育力度。健全上市后备企业推荐、筛选、培育工作机制,支持有意愿且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首发上市,在新三板挂牌和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支持各类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县工信局、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渭源支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县财政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强化人才引育留用支持。积极实施人才引育计划、骨干教师提升计划、名师团队引领计划,不断夯实基于科教融汇理念的有组织科研人才基础。对接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优化县职专专业布局,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项目和省级财政职教专项,建成综合性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中心,将县职专打造为市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培训机构,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推动设立药膳、酒店服务、保健按摩师、旅游服务类等家政服务相关专业,推动家政服务企业积极申报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建设。(县教育局、县人社局、县科技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6.保障企业用地需求。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将民营企业用地布局及规模,统筹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及“一张图”,加快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利用,加大“标准地”模式推广力度,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级、市级重大项目清单,更好使用国家配置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对一般项目用地,原则上使用县区处置批而未供、闲置土地生成的新增用地计划指标,县区指标不足的,申请市级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调剂,或向省级申请异地调剂保障。加快用地审批进度,产业用地可以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方式供应,对民营企业不动产登记费予以减免。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企业在现有工业用地上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加收土地价款。(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渭源分局、县住建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7.保障企业能源供应。建立新上项目能耗强度标杆引导机制,合理保障低能耗强度优质项目用能需求。全县范围内用电容量160千瓦及以下的民营企业用电可采用低压接入,报装“零投资”。积极引导用户参与新能源电力交易,提高中长期合同签约比例,降低工商企业用电成本。不断引导10千伏及以上的工商业用户直接参与电力市场。为10千伏及以下小微企业全面建设外部电力接入工程,无需用户投资。对出现生产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执行用水、用电、用气“欠费不停供”政策,缓缴期间免收欠费滞纳金。(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国网定西供电公司渭源分公司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8.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提高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提质升级等工程,支持国省干线公路沿线货车停车场建设,在公路服务区增设新能源充电桩等设施。放宽定制客运经营主体和车型限制,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力量和7座车型参与定制客运经营。(县交运局、县财政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29.提高涉企法律服务效率。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引导民营企业合理选择调解、协商、仲裁等方式解决纠纷,推动更多纠纷在诉前解决。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做好涉企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工作。持续开展“八五”普法、“法治体检”“法律十进”“万名干警进万企”等活动。畅通法律问题咨询通道,促进企业合规建设。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作用,为经济困难民营企业提供必要的法律服务。加大对一年以上积案清理化解力度,坚决清结两年以上无法定事由积案,重点挂牌督办三年以上未结案件。(县司法局、县法院按职责分工负责)

  30.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全面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严格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企业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其他涉案财产与合法财产,严格区分企业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严格区分涉案企业负责人个人财产与家庭成员财产,坚决防止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经营性涉案财物。(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1.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严格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科技型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原始创新成果的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加大对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保护力度,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假冒专利、恶意抢注商标等行为,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等制度,着力解决知识产权维权“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成本高”等问题。(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司法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2.健全执法司法对民营企业平等保护机制。进一步规范涉及民营企业行政执法行为和自由裁量权,开展柔性执法、服务型执法。杜绝选择性执法和让企业“自证清白”式监管。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度,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符合立案条件的一次性办结,需要补正材料的一次性告知补齐,对变相不立案“零容忍”。依法适用督促程序,在法律规定范围内扩大简易程序和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提高审判效率,减轻民营企业诉讼负担。(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住建局、县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渭源分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3.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账款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从中小企业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应当自货物、工程、服务交付之日起30日内支付款项,最长不得超过60日。依托各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等渠道归集拖欠企业账款线索,强化信用监督和拖欠账款投诉处理。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条例》,严格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没有明确资金来源和资金平衡方案的项目不予审批,强化源头管控。加强审计监督,对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依法查处并严肃问责。(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国资中心、县发改局、县审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4.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深入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执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一张网”制度,严格按照《甘肃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政府定价收费项目,进行常态化公示,接受企业和社会监督。完善涉企违规收费举报投诉线索高效查处、信息共享、联合惩戒等工作制度,公开曝光违规收费典型案例。建立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工作长效机制。(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交运局、市生态环境局渭源分局、县民政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5.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对造成政务失信行为的主要负责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依托政府合同协议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对各级政府签订的合同协议履行情况动态跟踪,不得因相关负责人工作变动等原因影响合同协议履行。加快建立“新官不理旧账”监管机制,对违约行为处理实行提级跟踪督办,对查实的“新官不理旧账”问题,特别是无故不理“旧账”的,相关情况推送至纪委监委机关和组织部门督促办理。加快解决“准入容易准营难”的问题,清理规范行政审批、许可、备案等政务服务事项的前置条件和审批标准,下功夫整治“明放暗不放”“虚放实不放”等顽瘴痼疾,推动民营企业“非禁即入”常态化长效化。(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检察院、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6.引导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风险防范管理,建立具有公平性、竞争力和激励性的用工制度和薪酬体系,推动质量、品牌、财务、营销等精细化管理,推行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依法规范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守法合规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推动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全体员工利益共同体,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员工持股。引导民营企业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经营风险特别是金融风险。(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县交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中心、县市场监管局、县法院、县司法局、县工商联、县总工会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7.促进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深入推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建设中药材加工、马铃薯加工、农特产品加工、畜草加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种子种业、文旅产品开发等“八大工业产业链”。深化“链条责任领导+链长单位+链主企业”机制,坚持资源配置立足产业链、产业布局瞄准产业链、招商引资围绕产业链,促进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县工信局负责)

  38.实施传统产业“三化”改造。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大力支持中药材加工、装备制造、建材、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民营企业“三化”改造,大力开展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和产品换代,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深入推进传统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和节水型企业。持续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培育绿色制造标杆企业。(县工信局、县科技局、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市生态环境局渭源分局、县水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9.鼓励民营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建立专利申请前质量评价机制,指导企业开展专利布局,提升专利赋能水平;建立创建定西品牌的扶持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制定技术标准,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取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等国内国际标准认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对中小企业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产品和申报老字号等给予指导和帮助。依托中国品牌日、质量月、“甘味”农产品推介等载体平台建立完善品牌推广机制。加大对获得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等各级政府质量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质量品牌的奖补扶持,推动“产品”向“品牌”转型升级。(县市场监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科技局、县发改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0.支持提升创新能力。打造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支撑点,以科技型企业为依托组建企业创新联合体,深化定西科技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现科研力量优化配置与资源共享。支持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有企业加强创新合作,组建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载体,加快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化应用链条。到2026年,全县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80%以上,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比达到82%以上,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占全县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比重达到40%以上。(县科技局、县教育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发改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1.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健全县两级财政科技投入引导机制,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突破硬核技术、打造拳头产品、扩大市场份额。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联合开展攻关研究,通过企业出题、政府搭台,围绕企业需求开展产学研及成果转化。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落实科技成果权属改革优惠政策,每年转化科研成果4项以上。(县科技局、县税务局、县工信局、县教育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2.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加大人才项目资金对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重点聚焦产业链“卡脖子”难题和企业所需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每年组织遴选和实施县级“揭榜挂帅”科技项目1项以上,集中力量靶向攻克“定西宽粉”精深加工、现代种业、“减碳去碳”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县民营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占比每年达到35%以上。(县科技局、县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渭源分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3.优化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优化产业科技创新服务。持续优化企业创新生态,建立“政学研科金产”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引领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移转化。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直通机制,用好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成果与技术需求匹配度,每年示范转化产业科技成果6项以上。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实施“科技专员”“科技特派员”等制度,引进高校院所科研人员服务企业。(县科技局负责)

  44.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大5G基站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双千兆城市”建设,不断推进5G网络由广覆盖向深覆盖延伸。积极融入全省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加快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转型升级,强化大数据中心数据汇聚、数据供给和数据应用能力建设,打造大数据深度应用示范基地。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新开通5G基站50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5%。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企业数字化改造力度,支持渭岷源、茂发源等信息化类企业加快发展,2026年数据信息产业营收达到2000万元以上。(县工信局、县发改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5.推进企业智能化转型。深入推进智能制造工程,引导民营企业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装备。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建设,梯次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加快重点制造领域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大力发展数字产品,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控制和管理水平。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推动打造数据驱动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促进数字经济和民营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县工信局负责)

  46.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提升中小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水平。加快推广5G、工业互联网和工业APP的应用,围绕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优势企业和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信息技术、运营技术和通讯技术要素深度融合,促进中小企业“业务数字化、流程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培育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商,引导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通过“链式”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小企业。到2026年,推动完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评估10户、完成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75户以上,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智能化、数据价值化。(县工信局负责)

  47.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超过200万元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元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该部分采购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其中预留给小微企业的比例不低于60%。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采购人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采购人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采购信息,为中小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提供指导和服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中小企业自由进入本地区和本行业的政府采购市场,鼓励中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活动。(县财政局负责)

  48.支持拓展国内外市场。支持民营外贸企业在境外租赁、建立海外仓,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加强与国内区域性中心城市合作,以海交会、消博会等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专业性品牌展会为载体,开展“定货全国行”活动。组织参加马铃薯大会、药博会等重大节会活动,宣传推介我县产业优势,吸引外来客商洽谈采购。加强东西部消费协作,在青岛组织开展特色产品对接活动,鼓励青岛企业加大渭源名优产品采购力度,用好协作资金持续开展东西部消费协作奖补。(县商务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49.引导产业链协同发展。各行业主管部门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项目、技术、供需等交流活动,促进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进入大型企业的产业链或者采购系统,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体系。2024年县财政将100万元列入预算,鼓励支持各单位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文旅产业集群活动,提升“采薇首阳山爽游渭河源——红火渭源欢迎您”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推动“文旅活县”目标落实。大中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组成联合体或者大中型企业向小微企业分包的,政府采购评审优惠幅度由2%—3%提高至4%—6%。(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商务局、县文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畜牧中心、县农机服务中心、县工管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0.加速拓展电商市场。大力推广“互联网+农产品”模式,坚定秉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理念,以网络为媒,突出电商助农、直播助销、网络助推新模式,积极探索农产品销售新方式,加大直播、短视频营销力度,通过举办“网上年货节”“双品网购节”“双十一”等网上促销活动,组织本地电商企业、“网红”等通过直播、短视频发展内容电商,积极打造县域直播基地,整合县内网红名人,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渭源网红矩阵,推动更多农特产品走出渭源、走向全国。(县商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1.健全完善流通体系。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基本建立县域统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体系。到2025年,全县区级物流配送中心、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快递行政村、村级商业网点覆盖率达到100%,县域物流共同配送率达到30%以上,为县内民营企业产品进入农村市场提供物流服务。(县商务局、县交运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2.加强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多领域、多层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民营经济人士培训体系,引导民营经济人士不断增进对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发挥老一代民营企业家传帮带作用,引导年轻一代继承发扬听党话、跟党走的光荣传统,推动事业新老交接和有序传承。(县委统战部、县委宣传部、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3.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信息资源库,做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构建与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相适应的人才工作体系。积极配合各部门建立完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信息资源库,推动实施领军人才、骨干力量培育工程。发挥工商联在民营经济人士有序政治参与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稳妥做好推荐优秀民营经济人士作为各级人大代表候选人、政协委员人选工作。开展选任聘请民营企业家担任人民陪审员、特约检察员、特约监察员、行风评议员工作,做好各类商协会主要负责人队伍建设工作。(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委统战部、县委宣传部、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4.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广泛宣传优秀企业家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家国情怀,国敬业、守法经营、创新创业、回报社会的典范。鼓励民营企业自觉担负促进共同富裕的社会责任,对民营企业符合现行税收政策规定条件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计算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依法扣除,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给予补助。(县委统战部、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税务局、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5.加强政企沟通协商。邀请民营企业、商协会代表参加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类会议,定期向民营经济人士通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制定、修改、废除涉民企政策、法规时广泛听取民营经济人士意见。建立征询民营企业家意见制度,党委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制定各类涉企政策前,要征询行业协会、商会和民营企业家意见,赋予民营企业家发言权。发挥“政银企座谈会”“民营企业恳谈会”作用,持续畅通民营企业诉求反映和问题解决渠道,督促建议诉求办理取得实质性成效,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关切。(县委办公室、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6.推进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全覆盖。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全覆盖和服务企业“六必访”制度,组织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定期走访联系企业,加强沟通交流,征询意见建议,依法依规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解难题、办实事。按照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除特殊重点领域、重大安全生产检查外,原则上严格控制检查频次。健全政商交往负面清单,进一步厘清政商交往边界、规范政商交往行为,着力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的新型政商关系。各级干部要坦荡清白同企业打交道,做到有交集不搞交换、有交往不搞交易,实现“亲”而有度与“清”而有为的统一。(县纪委监委、县工信局、县住建局、县商务局、县公安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交运局、县文旅局、县金融服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局渭源分局、县应急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7.拓宽企业诉求反映渠道。畅通政务服务网和12345热线等平台载体渠道,推进民营企业政务服务类咨询、求助和意见建议的受理、汇集、分析、推送和监督,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合理诉求。深化“千企调研纾困”行动,及时化解民营企业的困难诉求。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倾听民营企业家心声。开展维护民企权益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发挥好各级工商联检察联络室和工商联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作用,建立健全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保护企业家合法人身和财产权益,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县政务服务中心、县发改局、县市场监管局、县商务局、县住建局、县工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58.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作用,健全民营企业与涉企部门党组织惠企政策对接机制,组织实施新生代企业家政治、事业“双传承”工程,持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质量。完善民营企业党建联络员制度,鼓励民营企业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党组织等结对共建。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民营企业的发展优势。(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市场监管局、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党委、政府全面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建立完善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工作机制,压实责任,加强协同配合。设立民营经济专责机构,加强对重大工作的协调推进、对重大问题的研究解决、对重大事项的督促落实。积极探索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推进工商联所属商会党建工作,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积极稳妥做好在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委编办、县发改局、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市场监管局、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建立激励机制。每年召开全县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对优秀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进行通报表扬,对影响民营经济市上考核的相关单位进行通报,对工作长期被动、打不开局面的要进行约谈。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适当形式予以固化。(县发改局、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强化评估监测。把民营经济纳入统计范畴,科学设置统计目录、指标和方式,加强对民营经济运行情况的监测评估和分析研究,全面摸清“家底”。建立常态化营商环境评估机制,推动营商环境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县发改局、县统计局、县工商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狠抓落实问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促落实力度,纪律、组织、巡察、审计监督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督促相关部门单位整改提升。(县发改局、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县纪委监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巡察办、县审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亿百体育官网

 
友情链接
亿百体育·(中国)官网

扫一扫关注亿百体育

热线电话:400-123-4567  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Copyright © 2012-2024 亿百体育·(中国)官网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 Powered by EyouCms HTML地图 XML地图txt地图 | 浙ICP备18009793号-1